English

明天人机 谁是主宰

1999-07-14 来源:光明日报 程云瑞 我有话说

科学技术工作者制造了电脑,编织起网络世界,人是机器的主宰,毫无疑问。但是,随着电脑日渐成为人们生存的一部分,异彩纷呈的网上世界无孔不入地扩大着时空,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络的“俘虏”,人与电脑究竟谁是主宰,看来问题并非如此简单。

谁在主宰时间随着网络时代的逼近,人们的工作时间几乎全被电脑占有。在日本的筑波城和美国的硅谷等世界著名的大公司里,科技人员每天在电脑前从网络上获取信息,发送科技成果,管理人员也要依靠网络实施系统管理。即使同楼隔壁办公,上下级的请示汇报、同事间的文件交换,也均以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传递。此时电子邮件这种必不可少的工具,就具有了主动性,而人则处于从属的被动地位,只能每天面对无数封E-mail,面对屏幕机械地阅读、处理、应付。在这种高度的数字化生存空间,信息超载,使人体生理负荷能力难以承受,大脑来不及消化吸收,致使头昏脑胀,烦躁不安,心情压抑,常常伴有疲倦的生命第二状态的出现。

至于业余时间,更是网络的天下。许多网迷在网上冲浪的时间要达10小时以上,甚至更多。打游戏、发送邮件、下载软件,有时通宵达旦竟毫无睡意。而在白天却昏昏欲睡,打不起精神,以致不想工作。据估算,全球将有1600万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在家中能够上网,比金子还要珍贵的业余时间有可能被电脑吞噬。

谁在主宰思维程序编出作成软件之后,创新的思维过程便告一段落。运用软件只是技术操作问题。因此在网络中创新与运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和过程。问题是,对于大多网民来说,只是生存在运用操作的过程之中,是创新思维的结果,而不是过程,实际上创新思维被虚化了。长期在现成的固定的有求必应的软件中技术性操作,必然扼制创新的萌芽。缺少创新的欲望,对一个民族来说是危险的。何况相当多的“信息垃圾”还会把网民引上歧途。另外,网上信息爆炸,常常使人们无所适从。网民不费吹灰之力获取了信息,实现了对信息的占有,实际上这种最基本的获取信息的能力,并不能代表对信息思维的分析能力。而缺少分析能力,必然对网络语言深信不疑,这在全球电脑心脏CPU、Internet的顶级域名以及所有高科技顶尖技术均掌握在美国一家之手,尤其是在美国霸权主义恶性膨胀的今天,一系列价值观念、文化取向等意识形态的网上传输,必将形成全方位、多层次态势,政治较量更趋复杂、激烈。如果我们对此缺乏判断力,思维钝化,后果不堪设想。

谁在主宰兴趣兴趣和爱好既是人类原始的本能需求,也是人们精神追求的升华。在兴趣的推动下,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。因特网的迅速普及,使人们的兴趣和爱好发生了移位。一些网迷平日里无所事事,心中空虚,可一旦进入网上世界,判若两人,神色飞扬,精神焕发,即刻进入一种别样境界。在因特网用户占92.2%的发达国家中痴迷于网络的人数也最多。一位名叫玛丽的中年妇女,甚至将网络当作本人兴趣与爱好的全部。坐在电脑前,万事不管,将丈夫和子女全部丢在一边,亲人劝阻全作耳旁风。每到晚上索性将计算机搬到床前,实在坚持不住稍事休憩后仍继续欣赏。在我国这样的网迷也有。一位网迷编辑,常常感到白天工作没有兴趣,可每当坐到电脑前,听到熟悉的上网音,看到引出的网页界面,便欣喜若狂。本来人类的兴趣是广泛的、多层次的。现代科技将人类的这种爱好限定在一维性的界域,是对多极化、多元化的扼杀。

谁在主宰情感因特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情感表达方式,进而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。在某些家庭中,以往家人团聚总有说不完的话,可是当一方上网以后,用饭完毕那种情谊缠绵的亲密却让位给了计算机。在网上聊天室结识陌生的新朋友,投入到一种新的沉迷境界,淡化了家庭的现实亲情。由此引发了诸多家庭危机和情感纠葛。有人甚至诅咒电脑为“爱情杀手”。虽然E-mail以疯狂的速度交换,但双方的语调、情感、表情都被剔除了,网络提供的只是赤裸裸的词语。一瞥眼神、一丝笑意,是无论如何也表达传递不了的。网络的缺少社会暗示的性质,决定了其不可能包含丝毫的潜意识信息。

谁在主宰文化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。正因文化的不同,这个世界才呈现万紫千红的景观。而问题是因特网95%传递的英语,不同文化的特殊性则很难展现。退一步讲,即使这种具有特质的文化能够入网,也会因其材质、技法、传统的各异,难于展现。从这种意义上说,网络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将构成程度不一的威胁。比如我国的书法、国画,由于其独特的水墨纸笔以及技法要求,目前在网络制作尚无法达到原汁原味的奇效。长期敲打键盘,汉字的书写能力必然下降。从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角度,也应制定相应的对策。

无论如何,网络是人创造的,“我们需要电脑,为的是帮助我们而不是驾驭我们。电脑应该成为工具而不是统治者”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